FDA最新警告召回:這類免洗洗手液不僅無效還可能致命!
隨著免洗洗手液的需求增多,大量產品進入市場,出現了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
最近,陸續聽到某某企業的免洗洗手液產品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警告,并要求召回下架。其原因大多都是因為產品質量不過關或工廠不具備cGMP資質。
但在最近的抽查測試中,FDA發現有些免洗洗手液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不僅無效并且可能會危及人類健康,已造成了部分成年人以及兒童因此導致住院、失明甚至死亡的案例。
于是,FDA加大監管力度,對免洗洗手液著重排查是否有以下幾種情況:
· 有潛在的醇類污染,例如甲醇或1-丙醇
· 活性成分含量不足(乙醇或異丙醇)
· 未經證實的虛假和誤導性標簽聲明,例如可以防止諸如COVID-19的病毒傳播,聲稱可以提供長期保護(比如長達24小時這種)
· 包裝成飲料,糖果或酒瓶包裝的產品,因為它們的外觀可能會導致意外攝入,尤其兒童攝入這些產品的風險特別高
免洗洗手液為何會危及人類健康?
免洗洗手液基本都屬于醇類消毒劑,醇類中使用最多的就是乙醇(酒精)和異丙醇。
其中一些消毒劑含有甲醇,但是注意 :
甲醇其實是不允許過多用于免洗洗手液中,因為甲醇對人有毒性,可能會導致惡心,嘔吐,頭痛,視力模糊,永久失明,甚至死亡的危害。
此外,1-丙醇也被禁止使用,因為會導致呼吸和心率下降,嚴重甚至導致死亡。
常見的幾種醇類類型及是否可以用在免洗洗手液中的信息見下表:
FDA還發布了違規產品清單:https://www.fda.gov/drugs/drug-safety-and-availability/fda-updates-hand-sanitizers-consumers-should-not-use#products
大家購買免洗洗手液要注意,避免買到清單中的違規產品。
輸美企業需注意醇類含量及cGMP要求
2021年1月19日,FDA更新了臨時指南,美國藥品專論規定乙醇原料中的甲醇檢測含量不能超過200ppm,如果超過200ppm,則FDA認為產品摻假。
雖然美國藥品專論中尚未規定異丙醇原料中的甲醇限量,但是FDA認為乙醇原料的200ppm甲醇限量同樣適用于異丙醇原料。
指南發布不到一周時間,FDA就對來自墨西哥的所有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就發出進口警報,并強制要求召回產品,因為檢測出甲醇污染呈陽性。同時,指出國內許多企業在產品制造、加工、包裝和儲存等過程中也未符合cGMP要求。
不僅如此,FDA在對甲醇污染進行調查時,發現了部分生產商既不符合FD&C法案第501(a)(2)(B)條下的cGMP要求,也未按照FDA臨時政策的規定配方去生產免洗洗手液。
標簽及包裝不合規也會被警告及召回
FDA表示,除了甲醇污染外,因標簽和包裝不合規被召回下架的免洗洗手液也不在少數。
例如:
韓國一家企業生產的免洗洗手液包裝容器比較像食品袋,FDA表示會增加兒童意外攝入的風險,要求召回;
國內一家企業的免洗洗手液標簽上出現“可食用酒精”,被FDA警告并召回。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FDA正在逐漸加大對免洗洗手液的監管力度,已在美國上市的免洗洗手液后續也可能會因為合規問題被召回。
相關新聞
-
- 商務部召開2021年全國消費促進月系列活動專題新聞發布會
- 2021-04-28
-
- 4月外貿新規必讀!多國調整關稅,我國出臺多項進出口相關政策!
- 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