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日,芬蘭VTT國家技術研究中心在其官網公開發布的一則新聞中顯示,漿果種子外皮中的某些成分如果用在化妝品中,可以防止有害菌的滋生。VTT使用芬蘭漿果研究抗菌成分已經超過20年。
研究顯示,食品企業制造果汁的時候產生出的大量廢渣含有對皮膚有用的各種成分,其中包括具有抗菌和抗氧化特性的多酚物質。到目前為止,食品行業僅僅局限于從廢渣中提取籽油。盡管有一些相關的新產品概念,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嘗試過用廢渣生產出其它高附加值的產品。
“利用天然成分保持健康肌膚和替代防腐劑是化妝品行業的發展趨勢之一。漿果種子外皮含有豐富的抗菌成分,通過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并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可以幫助維持肌膚中天然的微生物平衡。這是借鑒了大自然中保護種子免受菌威脅的天然原理。”VTT首席科學家Riitta Puupponen-Pimi?表示。
芬蘭VTT國家技術研究中心研發出加工漿果類種子外皮的方法。Riitta Puupponen-Pimi?博士還用熱水提取法從漿果類種子外皮中提取出化妝品行業用于原料的有效物質。此外像藍莓一樣種子更小的情況,則采用濕磨法提取有效成分。芬蘭VTT國家技術研究中心還為這個加工方法申請了專利,另外兩種工藝已經獲得專利。
產自芬蘭的漿果中,從野生黃莓(cloudberry)和北極荊棘(Arctic brambles)的種子外皮部分中提取的物質對有害細菌的繁殖抑制效果最好。提取自沙棘種子的成分也被證實非常有效。沙棘種子外皮同樣富含被稱為花青素的多酚成分。
每平方厘米的皮膚含有大約10億微生物。 例如,葡萄球菌和假單胞菌是對皮膚健康有害的微生物,而乳酸菌是有益的微生物。因子數量的多少決定丙酸菌類微生物是有害還是有效。種子提取物在防止有害微生物滋生方面的有效性主要取決于使用什么樣的漿果。
VTT的研究結果顯示,除了多酚類物質,種子濾餅中還含有其它有益健康的成分,并能夠廣泛用于食品和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