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國自主品牌打響“翻身仗”
——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服務中國品牌邁向中高端綜述
曾經,盡管標有“Made in china”的商品遍布全球,外國人卻說不出幾個中國品牌。國內消費者也棄國貨如敝屣,轉而追捧國外品牌。時過境遷,國家工商總局及相關機構近期發布的調查顯示,近年來,中國品牌在海內外市場的知名度、認可度以及品牌價值不斷提升,一場自主品牌“翻身仗”已經打響。
消費者點贊“中國造”
國家工商總局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披露,國內和國外熱銷品牌的網民搜索量顯示,2016年我國網民對本土品牌的搜索次數占據總搜索量的53%,超過對國外品牌的搜索次數,反映出消費者對于本土品牌的關注度和認可度不斷提高。調查還顯示,我國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產品的質量及服務的評價逐年上升。
中國品牌的地位在海外市場也發生了變化。今年上半年,英國品牌價值及戰略咨詢公司發布2017年度全球最具價值品牌500強排行榜,共有55家中國企業入圍該榜單,其中阿里巴巴、華為、騰訊等進入前50位,科技類企業的品牌價值增長明顯。
同時,著名廣告傳播集團WPP集團、全球品牌咨詢公司華通明略以及谷歌公司聯合發布的2017年中國出海品牌30強排行榜及報告顯示,聯想、智明星通、小米等中國品牌的海外影響力日漸擴大,其中以創新型數字設備及服務見長。
“中國品牌地位的提升,顯示國際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傳統認知正在轉變。”Brand Finance公司CEO戴維海格稱,“與西方科技品牌相比,中國科技品牌更加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大大增加了品牌的商業潛能,展現出改善消費者生活的強大能力。”
有關專家表示,中國品牌產品的質量和服務不斷改善,促使消費者對其接受度隨之上升,這將為中國品牌的海外發展提供更多機遇。
商標品牌戰略顯成效
中國品牌崛起的背后,是近十年來我國深入實施國家商標品牌戰略的蓄力積淀,是企業、政府和全社會基于廣泛共識下的不懈努力。
隨著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實施,我國市場主體持續快速增加,帶動了商標申請量大幅攀升。2016年,我國新登記企業增長24.5%,平均每天新增1.5萬戶,各類市場主體每天新增4.5萬戶。市場逐漸繁榮,商標品牌領域成為眾多企業的必爭之地,商標申請量隨之大幅提升。2016年,我國首次實現了商標累計申請量、商標累計注冊量、有效商標注冊量“三個超千萬”,截至年底每萬戶市場主體商標擁有量達1422件。
為了滿足眾多企業將自主品牌做強做大的意愿,工商總局在過去幾年里深化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不斷降低商標注冊申請成本,同時擴大商標網上受理范圍,拓展商標申請渠道,簡化商標注冊手續,為商標注冊申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注冊服務。各地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加大打擊商標侵權假冒工作力度,為品牌經濟發展營造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目前,我國網上申請注冊商標量已超過總申請量的80%。全國設立了56個商標注冊申請受理窗口、30個地方注冊商標專用權質權登記申請受理點,商標注冊申請受理通知書發放時間由 6 個月縮短至 3 個月以內。商標審查協作廣州中心已經掛牌成立,上海分中心籌備工作已經啟動。商標注冊申請更加便捷。
工商總局還著力提升中國商標的國際化程度,于去年舉辦了商標品牌和馬德里國際商標體系成立125周年紀念活動,并加強商標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同時,積極支持企業運用商標無形資產開展質押融資,增強品牌的資本化運作能力,幫助企業將品牌價值轉化為科研創新的內在動力,為中國品牌在海內外市場站穩腳跟奠定了基礎。
縱橫四海須強實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引導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實施商標品牌戰略,發展品牌經濟,已成為新形勢下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未來,中國品牌的發展仍存在不少挑戰。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品牌在品牌價值、國際影響力、綜合競爭力上的差距依然較大,自主品牌開拓國際市場的意識和能力不足,同時商標專用權保護力度仍需加大。
補齊短板、提升品質、增強實力,是中國品牌的努力方向。工商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17 年工商總局將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實施國家商標品牌戰略,推動品牌經濟發展,通過提升商標注冊服務水平、完善商標審查管理制度、推進商標網上申請系統建設和商標注冊全程電子化,進一步促進商標注冊便利化。同時,做好商標品牌發展政策的頂層設計,積極支持地方政府推進商標品牌戰略實施,引導企業培育出更多自主品牌。
在商標監管方面,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將繼續加強商標專用權保護,加大打擊侵權假冒行為力度,推進商標信用監管,建立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社會共治體系。同時,加強商標品牌海外保護,提升國際競爭力,為商標品牌國際化發展保駕護航。
當前世界經濟已經進入品牌時代,商標品牌在引導消費增長、促進市場良性競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隨著國家商標品牌戰略的深入實施,中國品牌必將應勢而上,為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更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