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慶祝建國70周年
新時代科技工作者巡禮系列報道(之九)
科技創新是推動中國工業實現新跨越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手,科技創新更離不開優秀的一線科技工作者們默默的奉獻,行業科技工作者隊伍的成長壯大,對促進中國洗滌用品行業技術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更好地培育發揚企業的工匠精神,在建國70周年來臨之際,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于2019年特別推出“慶祝建國70周年新時代科技工作者巡禮系列報道”活動。此活動以期通過對戰斗在前線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們努力工作的事跡報道,展現出企業文化與企業精神,更展現出行業所推崇的工匠精神,從而引起行業內外人士對這些“矢志前行的科技逐夢人”的尊重,以促進行業的科技進步。中國洗協微信公眾號將陸續展現這些科技追夢人的風采,敬請關注。
個人簡歷
左友霞
江蘇賽科化學有限公司
2005年于湖北工程學院化學專業本科畢業,畢業后入職惠州忠信化工有限公司擔任助理工程師職務,參與2.5萬噸/年雙酚A項目建設、生產籌備及原始開車工作。
2009年3月加入湖北杜克化學科技有限公司擔任工藝工程師及分析主管職務,參與3000噸/年乙腈裝置工藝包開發,直至生產出合格乙睛產品。在職期間同時還致力于色譜級試劑開發,負責色譜級乙腈、甲醇研發小試及工業化放大生產一系列工作。
2016年3月加入上海五倫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擔任研發工程師,負責正構烷烴氧化合成仲醇工藝研發小試、年產10t/h仲醇連續中試。于2018年3月轉入江蘇賽科化學有限公司擔任副總工程師職務,帶領團隊進行脂肪仲醇聚氧乙烯醚工藝包開發及工程設計。
攻克技術難題 成為中國仲醇行業創新先驅之一
80后的她,帶著一腔熱血加入了國內首套脂肪仲醇聚氧乙烯醚工業化的研發團隊。吹盡狂沙始見金,在進入研發的日子里,她攻堅克難,迎頭而上。2018年,她帶領團隊攻克了脂肪仲醇聚氧乙烯醚生產工藝的主要技術難關。她就是中國仲醇行業創新發展的先驅者之一,江蘇賽科化學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左友霞”。
一副黑框眼鏡,烏黑的馬尾辮,臉上毫無胭脂修飾淳樸至極,話語干脆利索,給人一種嚴謹卻又隨和的感覺。左友霞作為脂肪仲醇的研發開拓領軍者之一,用短短一年的時間,披星戴月,帶領團隊著手搭建脂肪仲醇聚氧乙烯醚中試裝置,穩定運行超過2000小時。在一路伴隨公司發展的歷程中,她又是一位革新者,兼并傳統精細化工思維,將自己大化工經驗帶入精細化工中,使工藝更加清潔化,節能化,一舉攻克脂肪仲醇聚氧乙烯醚裝置的連續化生產中工藝、安全、環保、能耗上的技術難題。她善于觀察總結,用積累的經驗,驗證、改進、完善實驗成果,消除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取得可靠的數據,成功帶領團隊由中試轉入工業化生產。江蘇賽科化學脂肪仲醇聚氧乙烯醚裝置正因為有她的帶領和一群有著同樣執著的團隊伙伴的拼搏,不久后即將進入投產試運行階段。
志之所向,無堅不入
2015年,左友霞在李迪川總經理的邀請下,毅然加入了挑戰重重的國內首套脂肪仲醇聚氧乙烯醚研發團隊。僅僅用時一年半,研究成果就具備了轉入中試生產的條件,并且成功獲得了《液蠟氧化制仲醇的工藝以及系統》的發明專利。
左友霞說起了加入這個團隊的原由:“干事業,總要有突破性的追求,自主研發出國內首套的脂肪仲醇聚氧乙烯醚裝置就是我作為化工匠人的事業追求。因為這份追求,必須更加耐心、專注。能夠實現仲醇表活在國內順利量產,填補國內高端環保非離子表活空白,打破日本企業的壟斷,這件事干好了,我們國家的洗滌劑用品行業就又能往前邁進一步,作為中國人是萬分自豪的一件事情,作為江蘇賽科人我也可以自豪地拍著胸脯說,‘國內首套脂肪仲醇聚氧乙烯醚是我參與的!’”
認定了對的事情就要付之行動,這是左友霞的做事風格。她宵衣旰食,日夜兼程,每一個參數的設定都要認真的推敲好多遍,原因只有一個:她想仲醇表面活性劑產品質量能做到更好;她很執著,但凡可以節約一點點能耗都會不厭其煩的去驗證,因為她想裝置能耗盡可能的低,這樣能降低成本讓更多用戶享受仲醇的優勢;她又從善如流,安全環保方面總覺得能做到,也應該要做到更好,社會責任感是每一個化工人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
從民國的第一家香皂制造商——上海新一化工,發展到如今的納愛斯、立白等這些讓國人驕傲的眾多民族品牌,我國的洗滌用品行業之所以發展迅速,是因為有了這么多“志之所趨”的化工匠人。
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大道至簡,大道亦至難。脂肪仲醇聚氧乙烯醚的輔原料采用的是固體硼酸,硼酸回收問題,是國內硼酸生產廠家一直未攻克的難題,目前的工藝水平相對較低,尚有諸多技術問題沒有徹底解決,國內硼酸結晶廠家,基本上都是采用幾十個儲罐緩慢降溫來抑制硼酸沾壁問題,此方法占地面積大,投資成本高。
為此,左友霞親自去廠家觀察每一款硼酸結晶器結晶的過程,一次次去驗證不同的想法,大膽假設,細心求證。硼酸結晶器廠家都知道江蘇賽科有個“難纏的客戶”,但是他們又喜歡這個“難纏的客戶”,因為她的很多觀點,讓這些廠家也受益頗豐,熟悉人的喜歡稱呼左友霞為“左大俠”,因為她猶如俠客一般,披荊斬棘,攻堅克難。
左友霞說:“不怕失敗,要敢于嘗試。”正如小米雷軍說的:創新的事情90%以上會失敗,什么叫創新呢?創新無外乎就是兩類事情。一類事情就是別人干過沒干成的事情叫創新,或者是沒有人干過的事情你去干叫創新。這兩類事情的成功率都是極低的,創新是一個風險非常高的事情。回顧新中國建國七十年來的成就,我們只用短短的時間,就跑完了別人上百年才能跑完的路程。就是因為有這么一群人,敢于創新,敢于面對失敗,就算“窮山距海”,也要馬不停蹄地朝著目標出發。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
左友霞有句口頭禪:“困難總是有的,但是總有解決的辦法”。
就是這種精神,讓我們不可阻擋。問題出現了,繞不過去,那就爬過去,爬不過去,就把路挖通了,走過去。
原料石蠟中的芳烴對氧化抑制作用是工藝難題,左友霞就帶著整個團隊去探討,去鉆研,借鑒別的裝置的做法,結合實際情況取長補短,親自操作,撲在中試裝置里,廢寢忘食一待就是一整天,連團隊里的男同事都自嘆不如。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左友霞帶領團隊,終于解決了這個難題,同時她的《一種脫芳石蠟及其制備方法》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專利證書。她還先后提出并實施了多項節能設計優化工作,使裝置平均能耗下降近10個百分點。以女性特有的細心和頑強的毅力,她解決了多項工藝技術難題,這些技術攻關成果已應用到實際裝置設計中。在她的眼里,任何困難在這個項目面前,都是不可阻擋。借用一句愛情名言來總結: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此愛翻山海,山海皆可平。
仲醇的制備難不難,說實話,難!很難!但是還是要去做,這就是左友霞的專研精神!公司內部很多人手機上都有一個左友霞反復分享的小視頻,視頻的內容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達沃斯論壇上演講結束時說的一段話:“遇到了困難,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責他人,不要放棄信心,不要逃避責任,而是要一起來戰勝困難,歷史是勇敢者創造的,讓我們拿出信心,采取行動,攜手,向著未來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