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全國“兩會”期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奧克股份董事長朱建民。
朱建民委員介紹說,今年“兩會”他共提交了六份提案,其中四份均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其中既有涉及東北振興的內容,也有與化工行業相關的轉型升級方面的提案。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它不僅僅是一個產能過剩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對那些環保比較差,能耗比較高,技術水平比較落后的產能進行淘汰。去除落后產能,意味著先進產能將獲得更好的市場釋放環境。”朱建民說。
同時,朱建民認為先進的制造業和先進的產能在去產能過程中,所具備的優勢和機會是在放大的,奧克股份因此將成為一個受益者,而從這個角度而言,他表示今后幾年,在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思路下,自己對未來將持積極樂觀的判斷。
而在對奧克股份所在的化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朱建民在其提案中對此提出了六大建議。他解釋說,盡管去年我國石油與化工行業成績好于預期,但與“十三五”規劃年均目標仍有差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依然艱巨,戰略新興產業以及新舊動能的轉換時間緊迫。
朱建民補充道:“所以我提出了建議,希望從去產能、防過剩,新技術、降成本,調結構、補短板,環境友好、綠色低碳,合理布局、統籌兼顧以及創新引領、轉型升級六個方面,實現化工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談到近期頗被關注的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時,朱建民作為創業板公司董事長,也表達了自身對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發展的看法,并認為優化企業上市條件,將更好地引導資金進入證券市場,由此驅動實體經濟增長。
朱建民首先表示,從自身感受來看,無論從國家政策還是股權融資環境等方面,資本市場已變得越來越好,并正在深化改革。其中,以深交所與創業板為代表的新興資本平臺,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轉型升級做出了積極貢獻。
深交所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戰略新興產業在創業板企業中的占比已接近72%。從季度報告數據來看,2016年前三季度,創業板已經成為淘汰舊產能、培育新動力的主要場所之一。去年前三季度,創業板戰略新興產業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41.49億元,實現凈利潤386.98億元,分別占創業板整體的69.30%與62.58%,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5.97%與33.83%。
“不過實體經濟還是有比較多的困難,就像我們開發一個項目,這個過程短則七八年,前期我們還花了四年,這就意味著項目前后做了12年,是一個經濟周期的時間長度。但是如果用三年兩載來判斷這個項目的成敗,或者以兩三年的回報率來判斷好壞,肯定是不行的。”朱建民說。
正因此,朱建民認為引導資本脫虛向實不那么浮躁,也意味著不應該給予資本市場或者金融短期的過高的預期,因為壓力越高預期越高反差便越大。
同時,朱建民表示,投資者中長期地持有股票,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將起到很好的作用。而在股權融資上,盡管再融資新政不久前出臺,但引導與監管均需要同步跟上。
“監管層應該引導更多上市公司,不論是再融資還是發行股份募資,都應該投入實體經濟,同時使得實體經濟有一個越來越好的預期,而不是陷入波動,讓投資人覺得回報很低,甚至回報無望。”朱建民解釋。
此外,朱建民還認為:“在目前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上,優化企業上市條件,是引導資本進入實體經濟的有力手段,而由此希望盡早推出注冊制。哪怕示范也行得往前走,不怕跌跟頭,跌倒了爬起來就行。一個制度一個模式,只要說成功超過一半,這個制度就一定是成功的。另外,一個制度或者模式可能今年不成功,運行一年以后明年的成功率也許大大提高,要用一個周期來衡量一個新的制度,一個新的模式的成敗,而不是用太短的時間去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