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12月8日,由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科控股)戰略投資的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泓新科)成功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國科控股董事長索繼栓表示:“這是國科控股通過戰略投資推動科技創新、實體經濟和現代金融良性循環,打通從IP(知識產權)到IPO(資本)‘運河體系’的又一生動案例?!?
聯泓新科是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聯想控股)布局新材料板塊的核心企業,專注于先進高分子材料和特種精細材料產品的生產、研發與銷售。在國科控股的指導和推動下,聯泓新科于2018年1月牽頭成立“中國科學院化工新材料技術創新與產業化聯盟”并擔任理事長單位,積極促進新材料領域科技成果轉化。對此,索繼栓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表示,國科控股不僅要投資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公司,更著眼于戰略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
關于國科控股的戰投策略、布局思路,《中國科學報》對索繼栓進行了深入的訪談。
“模式得到了市場認可”
《中國科學報》:請從國科控股視角,簡要介紹聯泓新科的“從IP到IPO”之路。
索繼栓:聯泓新科是聯想控股旗下從事先進高分子材料及特種精細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十年來,聯泓新科依靠中國科學院自主創新技術走出了一條從新材料研發到成果轉化,最終成為國內該領域具有領先優勢企業的創新之路。
聯泓新科體現了甲醇制烯烴(DMTO)技術成果在市場的轉化——DMTO技術的源頭是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聯泓新科的戰略規劃中,只做精細化學品與特種新材料。由于擁有核心技術,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其經營質量和產業效益都很好。
新材料是契合國家戰略發展需求的新興產業。在對聯泓新科的管理體制、運營機制、團隊能力等進行了解之后,特別是對其工程轉化與技術市場化轉化能力深入考察之后,國科控股在2017年作為戰略投資方投資聯泓新科。隨后,我們圍繞聯泓新科打造了相應的新材料技術中試基地,推動圍繞新材料板塊的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中國科學報》:國科控股如何依托投資聯泓新科,推動新材料技術產業的發展?
索繼栓:國科控股在投資聯泓新科之后,我們希望進一步關注產業鏈,推動新材料領域向著高端化、功能化、精細化、高質化方向發展。
中科院有10余家與化工材料相關的研究所,擁有大量科技成果資源。為幫助實驗室成果更快地進入規?;a,我們組建了“中科院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作為中試基地。進而,通過成立“中科院新材料技術創新與產業化聯盟”,助推新材料技術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聯盟理事長單位聯泓新科擁有成熟的工程化與產業化隊伍,再加上新材料產業基金的支持,不斷助力成果轉化,最后帶動以聯泓新科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
在這一系列布局中,有“基業”——新材料產業,有“基地”——中試基地,有“基金”——新材料產業基金,再加上人才、團隊,逐步形成了全鏈條的產業閉環,進一步明晰了我們促進高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道路。這也是“三基模式”在新材料領域的生動體現。
從戰略投資到IPO過會,聯泓新科的成功上市,代表了國科控股推進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模式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有所不為,有所為”
《中國科學報》: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投資聯泓新科只是一個“爆破口”,國科控股更關注于推動新材料領域這樣的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這反映了國科控股對自己一個什么樣的定位?
索繼栓:是的。我們常說以戰略投資為主導,以基金投資為引領,我們做一些引導性的工作,希望撬動更多社會資本來投資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
中科院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國科控股作為代表中科院對院直接投資的全資、控股、參股企業的“出資人”,作為孵化科技型企業的“國家隊”,將致力于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產業集團,探索新時代國有科技資本投資運營新模式,打造創新鏈、產業鏈與資本鏈深度融合的生態體系。我們承擔的使命與中科院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完全一致,換句話說,不能僅僅著眼于做大某個企業,而是要站在國家的角度,促進一批高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中國科學報》:我了解到國科控股非常關注“三子”產業——量子、離子、光子,這“三子”確實代表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但它們都非常前沿,國科控股在面向“三子”的戰投上有哪些深入考量?
索繼栓:我們重點關注“三子”產業,更多是在考慮未來產業布局和科技發展的前沿領域。
以量子為例,如果量子科技僅僅是發表一篇文章、一項成果,我相信它難以引領世界,也不能給國家經濟帶來重大變化。因此我們最初開始關注時,就著眼于量子產業的發展。有些產業可能要從零做起,我們希望通過引導,帶動社會資本給這樣的前沿產業注入更多投資。
總結來說,“三子”都是技術具有全球領先優勢、產業未來會對國家在這個方向上形成競爭優勢的領域。它們有希望引領整個產業體系,形成國民經濟新的增長極,并在這個方面誕生具有全球領先優勢的產業。所以我們重點關注像“三子”這樣的戰略新興產業,希望能夠通過“戰略投資基業+基金投資+政府支持打造基地”的“三基模式”把產業做起來,進而做大做強。
《中國科學報》:國科控股有哪些行業是不投的,不去重點布局的?
索繼栓:國科控股近年來在著力構建“一體兩翼”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體”就是實體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們認為,國科控股要做“不是社會企業的社會企業”,即要做具有科技創新能力和活力,有技術核心競爭能力,甚至在某些領域具備引領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我們不去投那些“門檻”不夠“新興”的產業、不能成為未來主導產業的企業。因為,只要社會資本能獨立去做的,交給它們就可以了。另外,不屬于科技創新的產業我們堅決不投,跟主業相違背的產業堅決不做,要做到“有所不為,有所為”。
資本助力與服務助力雙驅動
《中國科學報》:把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變成產品,打通科技成果從IP到IPO的“運河體系”,這個鏈條很長。除了資本助力,國科控股還扮演哪些角色?
索繼栓:除了資本助力以外,我認為國科控股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第一,我們是把創新鏈與產業鏈這兩端的資源進行有效連接的組織者,發揮了資源整合者作用。
第二,我們在投資過程中扮演了投資體系建設者和投資項目引導者的角色。我們幫助設計一種架構,讓主體基金進入后去做頭部引導,進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
第三,做初創企業市場化運營的推動者。
以上是國科控股在資本助力之外提供“服務”的三個方面,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每一個具體創業企業或創新項目,我們都提供這樣的支持。
《中國科學報》:為什么覺得“服務助力”比資本助力更重要?
索繼栓:在這一輪科技成果產業化大潮中,許多科學家參與創業。但科學家許多理念與市場化差距較大,因此國科控股有必要提供資本之外的“專屬服務”,綜合投資人、成熟企業家的經驗,為企業戰略與運營提供支持與指導。
另外,我們希望提供資源方面的配套和支持。比如,今年在科創板上市的中科星圖,我們聯合其參股股東中科曙光專門為其提供運營層面的戰略支撐,中科曙光派出企業家擔任公司重要職務。同時,我們把相關技術支撐從實驗室轉出來,與科技研發人員進行捆綁,給予其股權激勵。通過這樣的“整體打包服務”,中科星圖快速實現了科創板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