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亞洲一些石化生產商一方面因原料價格飆升利潤率下降,另一方面需求疲弱又限制了他們的提價能力,只能被迫減產來減少虧損。
原料隨油價大幅上漲
受供應放緩和需求增加雙重刺激,國際油價連續反彈,布倫特和美國WTI基準原油期貨合約價格觸及約3個多月以來的高位。倫敦洲際交易所(ICE)8月交割的全球基準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價42.19美元/桶,比4月22日創下的20美元/桶的盤中低點已反彈了逾110%,這也是近月合約3月9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石腦油是亞洲生產石化產品的主要原料,亞洲市場石腦油價格也隨著國際油價的大幅反彈而強勁反彈。6月19日,亞洲市場8月上半月交貨的公開規格石腦油價格大幅上漲至394.65美元/噸(CFR,日本),比前一天上漲了23.12美元/噸,漲幅達到6.22%。與4月1日創下的163.03美元/噸(CFR,日本)的自2002年以來的最低價格相比,已經反彈了142%。這些波動對于其下游衍生產品而言,利潤率受到擠壓。
乙烯下游產品鏈承壓
由于供應緊張,東北亞市場的乙烯價格接近5個月的高位,并繼續上漲。東北亞市場乙烯價格從4月23日的330美元/噸(CFR,東北亞)上漲至6月12日的805美元/噸(CFR,東北亞),上漲幅度達到144%。
業務單一的非一體化乙二醇(MEG)生產商尤其容易受到利潤侵蝕的影響,因此必須通過減產來止損。東北亞一家MEG生產商表示:“由于利潤受到侵蝕,我們從6月下旬開始削減產量。”另一家產能利用率為80%的MEG生產商正在考慮,如果乙烯價格繼續走高,7月份以后可以將開工率再下調10個百分點。根據目前的市場情況,向現貨市場出售乙烯可以獲得更好的業績,但亞洲大多數乙二醇裝置是綜合性石化企業的一部分,很少購買現貨乙烯。他們的利潤更多地與石腦油捆綁在一起,但石腦油的價格也在不斷攀升。
表活產品價格總體上升
受環氧乙烷價格影響,表活產品價格隨之波動。截止至7月1日,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由4月23日均價8775元/噸漲至9483元/噸;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由4月23日均價6825元/噸跌到6475元;聚羧酸減水劑由4月23日均價8700元/噸漲至10159元/噸。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最重要的普遍特性是泡沫性和凈洗力,因此是清洗類產品中的主要成分。疫情期間,洗滌劑等產品需求大幅增加,導致供需不平衡,價格猛增。隨著國內疫情不斷緩和,洗滌劑的需求逐漸減少,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價格隨之降低。
隨著國際石油價格的反彈,亞洲市場石腦油價格也隨之強勁反彈。表活產品目前需求有限,下游心態逐步放緩,價格波幅不大,產品的利潤空間明顯壓縮。預計近期表活市場維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