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一直牽動著國人的心,對大多數人來說,配合政府工作安排部署,無特殊情況不要出門,是為抗擊病毒獻力的重要方式。
居家期間的消毒防護,也是抗毒重要的一環。我們常用的84消毒液,還有口罩包裝上看到的“環氧乙烷”,都是消毒劑在多年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品種。
在醫學上,消毒是切斷感染性疾病(包括傳染病和非傳染病)傳播的重要措施,對降低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起著巨大作用。近年來,消毒技術更廣泛用于食品工業、制藥工業、農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領域。
在醫學上,消毒是切斷感染性疾病(包括傳染病和非傳染病)傳播的重要措施,對降低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起著巨大作用。近年來,消毒技術更廣泛用于食品工業、制藥工業、農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領域。
1904年,維爾金指出,甲、乙、丙、丁、戊醇有殺菌作用。1926年,蒂里等觀察到,醇類的殺菌作用從甲醇到辛醇逐漸增強。與此同時,更多類型的農業殺菌藥劑也相繼出現。如1934年,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福美類農藥)被研制出。1942年,種子處理劑四氯苯醌,2,3-二氯萘醌問世。1943年,乙撐雙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代森類農藥)。1952年,含有三氯甲硫基(—SCCI3)的殺菌劑如克菌丹問世,隨后又出現了滅菌丹。
20世紀30年代,甲醛的應用在化學消毒發展史上建立了一個里程碑,因此甲醛被譽為第一代化學滅菌劑。醇類也是發現比較早的一類化學消毒劑,如今我們在醫院中與生活中常用的酒精消毒,主要成分就是乙醇。
1949年,美國菲利普、史密斯等人研究了多種化合物的殺菌作用,發現了環氧乙烷,并且研究了其滅菌條件及影響因素。環氧乙烷被譽為第二代化學滅菌劑。1954年,戴維斯研制成氯己定(洗必泰),它雖然是一種低效消毒劑,但其消毒效果已被公認。
1962年,美國的派普篩選了醛類化合物,發現了戊二醛一經堿化便有良好的殺芽孢作用。此后,一些學者研究了戊二醛的應用條件,殺菌作用及影響因素。這種消毒劑具有廣譜、高效、氣味小、低毒、對金屬腐蝕小的優點。20世紀70年代以來廣泛應用于醫學滅菌,被稱為冷滅菌劑,并被稱為第三代化學滅菌劑。
20世紀70年代初期,李世新等研究了過氧乙酸的合成工藝及其在消毒上的應用,在此后的10多年中,過氧乙酸在我國廣泛應用。1978年德國的亨氏·艾格斯珀格等合成了過氧戊二酸并研究了其殺菌作用。我國劉賢政等研制出了固體過氧戊二酸,此后也廣泛運用于消毒和滅菌中。
老百姓在選用消毒劑時,首先應了解消毒劑的分類,其次應明確使用的目的和對象,比如是為了預防傳染病發生還是已經有傳染病病人存在,以及所需要消毒的對象,是蔬菜水果還是人體,以此來選擇合適的消毒劑。消毒劑類別較多,不同種類、不同劑型的消毒劑具有不同的殺菌能力以及其最合適的使用用途,因此在選擇消毒劑時,我們應根據自己使用的不同目的和對象,仔細查看包裝標簽及使用說明書。最后,消費者在選用消毒劑時,還應選擇衛生安全、質量保證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