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從2010-2019年,我國化工分類產品的出口金額持續增長,塑料類的產品增速最快,年均增速接近10%。從規模來看,有機化學品以及石油、石油產品及有關原料兩個分類的出口金額規模最大。
疫情在全球蔓延,或對國內化工品出口造成不小影響。全球新冠肺炎已擴散至182個國家和地區,截至北京時間3月25日6時30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417698例。歐美疫情持續快速蔓延,美國加州、紐約州、伊利諾伊州等多州頒布“居家令”,全球的美簽業務也已暫停辦理。日韓的疫情相對穩定,兩國新增病例已低于百例。拉美地區確診病例持續增加,當地防控措施再升級。
近年來我國化工產品貿易總額總體保持相對平穩,受經濟增速下降和貿易摩擦的綜合影響,2019年貿易量出現回落,同比下降了6.24%。但化工產品的出口逆差正在逐步收窄,2017 年以來持續改善。
經過多年的產業發展與進步,以及過去多年產能轉移,國內目前已經形成完善的化工產業配套,眾多產品國內生產在全球具有領先地位。尤其不少化工大宗基礎原料,國內生產在全球產業鏈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在海外疫情持續發酵的背景下,出口需求的下滑或對不少化工產品影響較大。
進出口對不同產品與公司的影響不同
1.出口占產量比重較高的產品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從2010-2019年,我國化工分類產品的出口金額持續增長,塑料類的產品增速最快,年均增速接近10%。從規模來看,有機化學品以及石油、石油產品及有關原料兩個分類的出口金額規模最大。
從具體產品來看, 2019年出口占比超過30%的產品主要包括橡膠助劑、鈦白粉、聚氨酯、染料、磷化工、肥料等產品。尤其是促進劑、防老劑、硫酸銨、磷酸二銨、聚合MDI等產品出口占比較高,達到50%以上。
2.進口依存度較高的產品
2019年我國進口依存度超過30%的產品主要來自能源、煉油板塊產品、基礎化工品、高端塑料、橡膠、油脂化工等子行業。一方面是和天然資源稟賦關系較大,比如原油、天然氣、橡膠、油脂化工等行業對進口需求較大;另一方面是和高端工藝技術關聯度較高,比如工程塑料等。
3.不同企業的出口業務占比
從企業角度,根據2018年年報,共有30家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占比50%以上,116家化工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占比20%以上,涵蓋農藥、輪胎、化纖、聚氨酯等多個子行業。
出口占比與受影響的必然性思考
從數據來看,出口是消化國內部分化工產品產能的重要方面,但某些外需占比高的產品與公司不見得受到最大影響,比如農藥,國內作為全球農藥行業的“代工廠”,絕大部分產品用于出口,但在全產業鏈需求走弱的背景下,農化產品的需求或顯示出一定的剛性。而另一方面,某些化工產品的直接下游雖處國內,比如滌綸等化纖產品,但紡織業景氣度與全球經濟密切相關,進而也會傳導至產業鏈上游。
中期行業集中度提升或將加速,長期仍將回歸宏觀經濟及公司基本面:短期來說,原油價格下跌將逐步傳導至下游石化產品,國內外需求階段性走弱,預計大部分化工品價格較難上漲。中期來看,尤其需要關注部分中小企業,受此前環保安全嚴監管,再加上此輪停工及用工難,行業集中度提升或將加速。從較長時間來看,國內原油以及其他化工品的需求仍將是基于宏觀經濟的變化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