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國期貨市場迎來新力量。經中國證監會批準,去年12月下旬,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棕櫚油期貨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據悉,當日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62家境外經紀機構通過38家期貨公司在大商所完成了93組委托業務備案。在首日交易中,共有來自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19家境外法人客戶參與了棕櫚油期貨國際化首日交易。
據了解,2019年全球棕櫚油產量近7302萬噸,棕櫚油的主產國是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而中國棕櫚油完全依賴進口,,其中,60%來自印尼,30%來自馬來西亞,是世界第二大棕櫚油進口國、第三大消費國。棕櫚油具有季節性強,用途特殊、價格波動頻繁且劇烈、現貨企業眾多等特點,棕櫚油期貨于2007年在大商所上市,是我國首個全進口商品期貨品種。數據顯示,2009至2019年間,棕櫚油期貨年成交量連續多年位居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前列。2019年,成交量位居全國農產品期貨第三位,按可比口徑計算,是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成交量的5.77倍。2020年上半年,大商所棕櫚油期貨成交量在全球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中排名第二位,影響力日益提升。
目前,我國大型油脂企業以及在華跨國糧油企業均能充分利用棕櫚油期貨品種開展套期保值交易,棕櫚油期貨已經成為企業風險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2019年,棕櫚油期現貨價格相關系數達0.99,國內70%的棕櫚油現貨貿易采用大商所棕櫚油期貨價格進行基差定價,并進一步影響國際市場定價。
據大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棕櫚油作為我國全進口商品,基于國內需求優勢,引入境外交易者,將打通其生產、加工、消費環節,境內棕櫚油期貨市場較好的流動性,能更好地滿足境內外棕櫚油生產、加工和貿易企業的避險需求,形成完整的產業風險管理鏈條,也無疑會進一步帶動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協同和暢通。此外,棕櫚油期貨國際化的交易、結算、風險控制方面均采用鐵礦石等境內特定品種的現行方式,原有合約和基礎制度、核心技術系統、核心清算和風控模式都不變。但在交割制度上,增加了不能接收或者開具增值稅發票的單位客戶不得交割的相關規定。若單位客戶不能開具或者接收增值稅發票,將導致增值稅抵扣鏈條斷裂,增加對手方交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