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由于疫情原因,酒精成了必備之物。很多人都習慣性地隨身攜帶一小瓶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手臟了抹一抹。之前我們經常能看到盛夏時節打火機放在車內發生自燃的報道,那么同樣作為易燃物的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危險呢?
對此,北京市通州區消防救援支隊做了這樣一個模擬實驗:在一個密封箱里安裝了一個加熱管,用來模仿暑熱之下密閉的汽車內部的溫度環境。同時放了一個工業溫度計,來觀測密封箱內的溫度。實驗人員把一瓶免洗洗手液放入密封箱內,其主要成分是濃度為75%的酒精。不到半小時,密封箱內的溫度就達到了70℃。這時免洗洗手液開始冒小泡,瓶身開始變形,隨后瓶里的液體不斷溢出來。實驗進行到40分鐘的時候,箱內的溫度就達到了80℃。之后過了不到1小時,密封箱內突然著起了大火。
實驗人員介紹說,在環境溫度達到70℃的時候,酒精瓶發生了形變,里面的酒精大量流出,而流出的酒精又由于高溫的原因,變成了酒精蒸氣,在空間里面密布的酒精蒸氣達到了燃燒的條件時,就發生了燃燒。暑熱時節,密閉的車內就容易達到這個環境條件。之前有測試顯示,汽車儀表盤附近在太陽炙烤下,最高溫度能達到80℃。如果車內放了一瓶酒精或含酒精的清潔產品,那么很容易出現實驗當中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