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日常消毒有哪些方法?
我們不可能使周圍環境處于無菌狀態,這也是不必要的。除去家中的有害細菌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清洗、加熱、烘干及使用消毒劑。
市場上常用的消毒液有哪些品種?
我們常用的消毒液有環境消毒劑和人體消毒劑。
環境消毒劑只能用于物體消毒,包括過氧乙酸和84消毒液兩種。過氧乙酸是強氧化劑,它通過氧化殺菌消毒。需要注意的是,它對皮膚和黏膜具有刺激和腐蝕的作用,千萬不要用手觸摸,消毒應戴上手套操作;它對金屬也有較強的腐蝕性,容易破壞電鍍家具;它遇熱不穩定,易發生爆炸,應該放置在陰涼通風處。84消毒液是含氯的次氯酸鈉溶液,具有廣譜、高效、快速的殺菌作用。它需要迅速沖洗,否則衣物易腐蝕而損傷。
人體消毒劑經稀釋后不僅可以用于物體,也可以用于皮膚,傷口,或粘膜消毒。主要成分是對氯間二甲苯酚(英文名PCMX)。該類消毒劑按一定比例稀釋后可以用于消毒衣物、地板、家具表面,玩具,廁所、水槽、鞋柜、廢物箱等,不會腐蝕衣物和物體表面。同樣,一定比例稀釋后可安全適用于皮膚、傷口、粘膜消毒和寵物用品消毒等。
消毒液的作用主要決定因素是什么?
消毒液的主要殺菌成份為PCMX (對氯間二甲苯酚),殺菌的主要決定因素是來自于PCMX的濃度。濃度越高殺菌效果越強。
對氯間二甲苯酚是否會致癌?
對氯間二甲苯酚對人體無害。實驗證明它不會致癌。PCMX的中文名字是對氯間二甲苯酚,與致癌的苯和苯酚是不同的。對氯間二甲苯酚中苯和苯酚的含量甚至低于平時喝的水,因此它是無害無毒的。
為什么要使用漂白劑?
普通衣物洗滌劑難以去除咖啡漬、茶漬、果汁等有色污垢,漂白劑可通過將這些天然色素污漬的發色基團破壞或將污漬大分子氧化成易去除的小分子,從而去除這些有色污漬,達到脫色漂白的效果。
漂白劑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漂白劑基本上是由漂白劑、穩定劑、表面活性劑、pH緩沖劑等組成,具體可根據實際需要添加或在漂白過程中加入其他組份,如熒光增白劑、活化劑等。
漂白劑如何分類?
按產品形態可分為液體和固體兩種:液體的主要有以次氯酸鈉為有效成份的漂水和以過氧化氫為主要成份的彩漂液;固體(粉)狀的主要有次氯酸鈣、過碳酸鈉、過硼酸鈉、二氯異氰脲酸鈉等幾種。
按作用原理可分為氧化型和還原型,一般家用漂白劑多為氧化型。氧化型漂白劑按漂白活性成分的不同又可分為含氯漂白劑(俗稱氯漂或漂水)和含氧漂白劑(氧漂或彩漂)。
目前市場上家用漂白劑有幾種?
家用漂白劑主要有以次氯酸鈉為主要成份的漂水和以過氧化氫為主要成份的彩漂液兩種。
含氧漂白劑的漂白原理是什么?
含氧漂白劑以過氧化氫為主要成份。過氧化氫具有優良的漂白性能,其漂白原理,通常認為是過氧化氫在堿性條件下分解放出新生態的原子氧,它具有極強的氧化性,能破壞天然色素的發色基團而起消色作用。
含氧漂白劑可適用于那些織物材質?
含氧漂白劑可適用于棉、麻、毛、絲等大部分常見材質,而實際織物材料千差萬別,用前要先參考衣物的標識說明,是否有用漂白劑方面的要求。
含氧漂白劑如何使用?
衣物漂白前,要先參考衣物的標識說明,以確定衣物材質是否可以漂白,具體按照漂白劑產品說明操作。一般要先加熱水(50℃以上,溫度視布料的材質而定),再將一定量的彩漂液倒入水中,攪拌均勻后,再投入衣物。不能將漂白劑原液直接倒在衣服上,或洗衣機內壁上。
含氯漂白劑的漂白原理是什么?
先分解放出原子氧,它有極強的氧化性,可將色素氧化成無色的物質。嚴格來講,氯漂不是用“氯”來漂白,而是用“氧”來漂白。如果控制不好,也會將衣物氧化成黃色。
含氯漂白劑有哪些特性?
(1)有刺激性。
(2)在酸性條件下,漂白液易分解放出有毒的二氧化氯氣體、氯氣等。所以含氯漂白劑絕對不能與酸性洗滌劑混用。
(3)當pH為 6 ~ 8時,對纖維素的破壞程度最大;pH為10以上時,對纖維素的破壞很小,但對色素的氧化漂白作用也將降低。
(4)可在低溫下實現漂白,有殺菌作用,殺菌作用與濃度、溫度、pH值有關。
(5)NaClO溶液的pH值控制在8 ~ 1 0時能收到良好的漂白效果。
(6)高溫漂白時會引起纖維性能下降,因此含氯漂白宜在常溫下進行。
含氯漂白劑可適用于哪些衣料材質?
對于彩色衣物、易褪色衣物等慎用;不能用于真絲、羊毛、尼龍等。使用前要注意衣物標識上是否有禁用氯漂的標示,如果有,則不能用氯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