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慶祝建國70周年
新時代科技工作者巡禮系列報道(之十)
科技創新是推動中國工業實現新跨越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手,科技創新更離不開優秀的一線科技工作者們默默的奉獻,行業科技工作者隊伍的成長壯大,對促進中國洗滌用品行業技術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更好地培育發揚企業的工匠精神,在建國70周年來臨之際,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于2019年特別推出“慶祝建國70周年新時代科技工作者巡禮系列報道”活動。此活動以期通過對戰斗在前線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們努力工作的事跡報道,展現出企業文化與企業精神,更展現出行業所推崇的工匠精神,從而引起行業內外人士對這些“矢志前行的科技逐夢人”的尊重,以促進行業的科技進步。中國洗協微信公眾號將陸續展現這些科技追夢人的風采,敬請關注。
個人簡歷
項金海
杭州傳化日用品有限公司技術質量部主研工程師
項金海,現任杭州傳化日用品有限公司資深研發工程師,他是一位從車間工藝技術員,憑自己的認真、嚴謹與努力成長起來的技術工程師。他先后在杭州電化廠、浙江萬達集團、傳化公司工作,自1998年進入傳化以來,一直從事洗衣粉、液洗項目的工藝技術監管、產品研發。他做過傳化日用品公司的液洗車間與洗衣粉車間的主任、技術部經理和技術質量部主研工程師。2006年起,他一心撲在產品研發工作中。他在工作中以嚴謹的態度、務實的作風和親力親為的責任感,不但贏得了同事們的尊重,也贏得了客戶們的贊許,是日化行業一位默默無聞的奉獻者,更是一位讓人敬佩的科技工匠。
默默無聞的奉獻者
項金海是杭州傳化日用品有限公司的一名資深研發工程師,他為人低調和樸實,無論走到哪里,人們都尊稱他一聲“項工”。
項金海是1998年受聘于傳化公司,那年正是日用品公司翻天覆地的一年,年產七萬噸洗衣粉項目剛剛投產,年產八萬噸液洗項目正在前期籌建當中。因項金海以前曾在杭州電化廠從事生產技術工作,不論是學習經歷還是工作經驗,或是人生閱歷都是相當豐富的,所以項金海一進公司就能很快適應工作環境,并能全身心的投入。他曾經負責過年產八萬噸液洗項目建設的工藝技術工作,曾經做過液洗和洗衣粉兩大車間的車間主任,還擔任過技術部經理。2006年起,項金海一心撲在產品研發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卻樂此不疲,直到今天,堪稱研發人員的典范。
嚴謹不僅僅是一種態度
項工平時做實驗時的認真專注,同事們都是看在眼里,服在心里。同行的人都知道洗滌劑的“循環洗滌性能和白度保持”是一項很重要的性能指標,做這項實驗不僅繁瑣,而且要反復在去污機上洗滌20次,然后將洗好的污布進行灼燒灰化,才能得出結果。一般有原料供應商來向項工推薦有“抗污漬再沉積”這方面作用的原料時,項工總是要通過實驗對比才放心,所以他會很謹慎的選擇。做這個循環洗滌實驗項工的要求很高:白棉布要事先鎖邊處理,這鎖邊用的線一定要是全棉的;油污液需用吸量管精確加入;對比的國標粉要事先烘干除去水份并用紫外燈照一下是否含熒光劑等,就算在去污力洗滌的20分鐘里他也要在一旁時刻關注溫度、攪拌速度等有無變化,還不時地用溫度計去量實際洗滌溫度,比較與儀器顯示的溫度是否一致。布片漂洗時為了防止熒光串染,特意分開漂洗。污布烘干時,他要關注上面的出風口是否打開。實驗每做五遍都要讀一次白度,白度的數據在電腦里輸入時,他會拿著實驗員的本子一再核對,看有否輸錯。污布灼燒碳化時,他要看坩堝與蓋有無對上號,布片燃燒是否殆盡,在800℃馬弗爐焚燒時時間是否足夠等等。甚至連最后實驗做好的灰分還舍不得扔,需要保留一段時間,確定無用了再處理掉。大家都知道,去污力是衡量一個洗滌產品品質的重要指標,項工對去污力的測試那也是相當嚴謹,對污布的要求很高,一般國家標準污布每批總會有差異,他總是要求盡量讀數相近的放一起比,有時候三種標準污布不能反映消費者實際使用情況,他總是自己制作實物污布來比對,如紅酒漬、葡萄漬、茶漬、辣椒漬、醬油漬等。在白棉布上畫好方格并水平拉緊,確保每塊布大小一致、污漬的量一致。他說這樣評價起來才有說服力,我們工作越嚴謹,我們的產品才對得起消費者。
務實不僅僅是一種作風
公司每年的出口洗衣粉銷售量很大,這與項工的大力配合和支持是分不開的。商貿部總是會有很多樣品送來,要求分析化驗,最后由項工進行配方確定和報價。每批出口粉由于量小,對于工藝的要求極高。所以每次做出口粉,項工總是忙碌于車間工藝,經常是親自和工人們一道生產,從配料到投料到攪拌,每一道工序他都親自把握。車間很多工藝上的問題往往是操作人員操作不當或疏忽產生的,這一切都逃不過該項工洞察一切的敏銳雙眼,而往往又是他親力親為,不怕臟不怕累,帶頭清除配料鍋內的雜物,車間員工深受其影響和感動,在工藝投料上也更加謹慎和規范。一般有很多樣品需要按客戶的需要,先在實驗室配小樣,項工對于那些有效成分低,有損消費者利益的樣品,他總是一口回絕。而如果是有益于雙方利益,哪怕是幾公斤的樣,他也不辭辛勞地在實驗室給客戶配出來。每次商貿部銷售人員來請教有關問題時,他不管有多忙總會放下手中的活給其耐心講解,直至把對方說明白為止。面對公司不斷投入的新機器、新工藝、新項目和新進員工,項工的擔子更重了。身為一個資深工程師,在辦公室、實驗室找不到他的蹤影是常有的事。項工不是紙上談兵的那種人,他很熱心、很有責任感,也沒有任何架子,幾乎每天都是一身灰色的傳化工作服,經常往車間跑,看看洗衣粉粉體顆粒怎么樣,固含量指標是不是穩定,還有出現異常情況時該怎么及時處理,他常用360度思維方式去考慮問題。一般人想不到的問題,他都會考慮到。
親力親為不僅僅是一種責任
同事們都說項工什么事都是親力親為,我們看到的老是忙忙碌碌的項工!記得有一次快要內審,項工囑咐部門的技術文件管理員小陸,讓她到各部門把技術部發的文件資料仔細核查一遍,后來小陸一時忙,忘記了,過了兩天,等小陸去核查的時候,他們說:怎么又來檢查了,項工不是剛檢查過嗎?小陸先是一愣,但馬上明白過來了,心里除了內疚就是感動。多么負責的項工啊!
有一次,公司接到任務要配制剛開發的一種新清洗劑五噸,他想給車間人員做個示范,就親自和工人們一道生產,從配料到投料到攪拌,每一道工序他都親自把握。最后到放料時發現數量不對,少了兩桶,項工馬上檢查起來,經過一番仔細勘察和分析,原來不是投料量少了,而是配料鍋的管道里剩余了好多,放下來剛好是兩桶。而此時天已經很晚了,大家都早已下班了。像這樣的事舉不勝舉,在生活中,大家同樣地干著八小時工作,有些人把自己做的事情會做一說十,讓別人知道他的功勞;而有些人總把自己做的事做十說一,不想讓別人知道太多,不喜歡拋頭露面,甘心默默無聞。項工就是這種“做十說一”的不計較個人得失的人,但他的成績大家卻都看在眼里。項工拿過很多獎,但他把榮譽看的很輕,把名利看的很淡,所有的成績在他眼里都是過眼云煙。
別看項工平時說話很少,讓人覺得不善親近。其實不是這樣的,他很樂于助人,只要你開口找他幫忙,在他能力范圍內一定會幫你辦到。只要你愿意與他交流,他會很真誠地跟你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簡直就是一本活的百科全書。項工為人直爽、平時說話不喜歡拐彎抹角,開會時總能提出不同的見解。而且只要是有理的,他會很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意見。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來企業征求意見時,項工總是仔細閱讀標準,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提出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
這就是項工,他不需要跟誰來比較,他只是一個讓人敬佩的日化科技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