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引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已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在深刻領會習總書記關于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先進制造業的戰略思想下,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按照黨的總體要求和戰略部署,在2018年開年之季,每周三、五陸續推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18名企巡禮系列報道”活動,以此努力向全社會推薦并推廣一批本行業有品牌、有市場、有特色、高質量、技術先進的領航企業。
中國洗協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18名企巡禮”系列報道之杭州傳化業
鑄杭州傳化:傳承匠心 精益求精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在現代國際社會,企業的競爭實質上是產品的競爭,而產品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質量上。杭州傳化日用品有限公司始終認為,一個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而且更需要科學的管理手段,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公司級月度安全檢查和精益TPM推行辦現場管理狀態月度檢查評價
“全員生產保全”管理推進“降成本提品質”
2017年浙江省質量協會對傳化日用洗滌產品用戶滿意度評價中,用戶對“質量期望”、“質量感知”等都處于很好的水平。這是對傳化日用品公司六年來持續改進,不斷創新的認可。為了有效提高設備效率及產品質量,公司從2011年就開始推行精益TPM項目,TPM是英文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縮略語,中文譯名全員生產保全。TPM重在全員參與,它主要從“設備保全”、“質量保全”、“環境保全”、“人才培養”等對企業進行全方位的改進。
公司通過全員參與、焦點課題的方式,持續深入推進TPM。2017年員工提交改善提案數量達931件,共產生經濟效益97484元,員工自己制作的OPL就有76件。為了對現場各種設備設施的運行狀態能夠一目了然,車間實行可視化管理,便于清掃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使故障防范于未然。公司還對現場的各種閥門、管道、工作臺、相關安全設施等都做了標記和標識規定,各個定置點都做了標準化管理。對于較難改善的企業“慢性病”問題,通過焦點課題進行改善。每年公司都會完成二到三個焦點課題。例如液洗車間一位員工利用焦點課題的方式,對理瓶機出壺效率進行問題點調查及改善。課題從立項確定——現況調查——制定改善目標——問題點改善實施到最后總結驗收,歷時六個月,取得了較大成果,理瓶機出壺數量從每分鐘82只提高到每分鐘98只,提高了生產效率并滿足了生產需要。員工的智慧是無窮的,公司的貼標機故障率比較高是個老大難問題,有員工將其列為焦點課題進行技術改造,提出了較為完善的改造建議并積極動手解決,將各種零件改用國產化,經過半年的努力,使貼標機故障率從原來的11%下降到目前的4%,每天的產量提高了200箱,每年給公司增加生產產值300余萬元。
公司通過TPM改善活動極大地發揮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創新的意見或方法,公司也對發表提案的員工給予獎勵與表揚。車間班長發現大規格生產線的員工勞動強度大,他就有了制作裝箱機的想法。他利用工作之余,學習機械平面設計及三維立體設計制圖軟件,繪制出了成套裝箱機設備零件圖紙并進行加工,設備零件到位之后,開始對設備進行組裝調試,后續正式投入生產,員工勞動強度大大降低,使用效果非常好。事后對設備改造成本進行了核算,除去人工費總共花了5萬多元,為公司節約設備投入成本10余萬元。因為公司自有的流水線,對裝箱機有特殊要求,所以沒有現成的規格也很難找到肯開發的制造商,自行設計制作的裝箱機解決了這一難題。設備動力部老工程師高度評價此裝箱機結構新穎、運行平穩,實用且具許多巧思。
企業生存靠的是產品質量,一般傳統認為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是人、機、料、法、環,在自動化水平提高后,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主要受機器設備狀態的影響,所以產品質量與生產設備息息相關,設備故障會直接影響著產品的質量。TPM強調的是預防維修,通過日常點檢、定期檢查、診斷,掌握設備劣化情況及其可能產生的結果,及時制定維修計劃,防止設備品質劣化,減少突發性停機及突發性質量異常。根據公司的經驗,80%左右的故障都可以通過點檢早期發現。公司設備動力部的人員非常優秀,是整個集團公司精益TPM的優秀班組團隊。他們通過實施TPM后,不斷創新改善,應用新技術對生產設備進行改良維修,設備的有效運轉時間比以前大大增長,而突發性停機時間大大縮短。同時根據車間的特殊要求自行制作50KG自動灌裝線,工人勞動強度大為改善,輸送、灌裝、計量都由機器自動完成,實現機器換人的預期目標。日產量由200桶左右提高到300桶以上,提高50%;單桶克重量精度由50Kg正負250克提高到50Kg正負50克,年降低洗潔精損耗越3200公斤。設備效率提高了,同時生產力也上升了,員工操作和維護設備的能力也提高了,各項成本降低了,產品質量也穩定了。
氛圍營造活動:精益班組管理知識競賽
提升產品品質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在質量管理方面,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必須與時俱進,持續改善。如何有效的實施持續改進成為諸多企業亟需探討的一個主題。傳化化學集團在體系內審的基礎上增加了專項審核,由化學集團建立產業質量管控體系內審專家庫隊伍,對集團下屬企業質量管控體系進行年度內審。2017年5-10月,專家庫組織對8家企業質量管控體系年度內審實施了同步審核,審核采取抽樣的方式,對各企業生產、技術垂直管理的所有部門進行了審核,共開出不合格報告135個(包括4個觀察項),已整改驗證通過131個,當年整改驗證通過率為97%。并在審核過程中及時發布信息簡報4份,實現了信息的及時披露,促進了企業間的相互借鑒和不斷改進。專家庫還對企業質量損失和產品一次合格率進行月度統計,分析數據背后的原因和不合格的糾正措施,通過發現問題和有效糾正措施,提高了企業自身體系管理能力,發揮了體系應有的作用。這為促進企業持續改善產品品質、實現產業對企業質量工作的精準考核奠定了基礎,并逐步發揮出對質量工作的反哺作用。
雖然質量是無形的,但是客戶的反饋就是企業持續發展最好的動力。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用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當今中高端產品制造業領域,持續改進更是企業的生命力所在。要想在新一輪行業的“洗牌” 中不被淘汰,企業就必須有工匠精神,堅持持續改進,精益求精,將質量管理提升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去認識。通過精益TPM、內外部審核、產品改進、提升績效等多種方式進行不斷創新和改進。